李宗盛通過電台送給聽眾的那番話,值得令人深思。其實,我聽了這麼多次也沒啥感覺,只是最近卻不斷重覆思考他那一番話。
他問,升降機為何會有鏡子,然後說了許多假設性的答案。他給真正的答案是令人“恍然大悟”後,接下說那一句才夠力。
“無論思路多麼廣闊,但最終的答案都是由自己出發。”
我不能否認,我也是那個主觀的人,很多人也是。
當一個人突然沉默得很可怕時,我們可能有千千萬萬個假設性。但,我相信這些“假設性”答案都會很主觀,而且都是自私的。
“他可能不爽我們…”
“他最近變了,變得冷淡了,不再是我們昔日那個活潑的朋友了…”
“他是不是開始囂張起來了,不理我們了?”
“……”等等
唉,我還是那一句:“無論思路多麼廣闊,但最終的答案都是由自己出發。”
為何不客觀或另一角度問那個沉默的人,會突然變成沉默呢?他的沉默是否有訊息要帶出來?或嘗試多關心一下,到底發生什麼事了~?
我們就是愛猜測,愛假設性,結果,很簡單的問題,變成很混亂、很複雜。
唉,我們都很敷淺…
Sunday, January 27, 2008
客觀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2 comments:
是“肤”浅不是“敷”淺。
某报校对
謝謝糾正。
認識這字,總算不肤淺。
Post a Comment